![]() |
手機:
侯律師:18090599181
侯律師:13198198773
座機: 0817-2186988
幾種無效建設工程合同和民事法律后果 2005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下稱《解釋》)第一條和第四條明確規定了五種建筑工程合同無效的情形: 一是承包人未取得建筑施工資質或者超越資質等級的; 二是沒有資質等級的實際施工人借用有資質的建筑施工企業名義的; 三是建設工程必須進行招標而未招標或中標無效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投標法》主要規定了必須進行招標的三類工程項目及六種中標無效的情形; 四是承包人非法轉包分包建設工程的; 五是承包人違法分包建設工程的。 除以上特別規定外,《民法通則》、《合同法》、《建筑法》等基本法律規定的無效情形也適用于建設工程合同。實踐中常見的無效情形有: 1、沒有經營建筑活動主體資格的企業和個人而訂立的合同。 也即主體不合格。無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無權處分行為人包括無營業執照或超越經營范圍而訂立的合同,須經權利人承認,否則為無效合同。 2、沒有經過國家規定的程序、違反國家、部門或地方基本建設和建設計劃而簽訂的合同。 凡依法應當報請國家、部門和地方的基本建設,不符合國家規定的程序和國家批準的投資計劃等要求而簽訂的合同,因其訂立無合法依據,因而為無效合同。 3、采取欺詐、脅迫手段所簽訂的合同。 這種情況為數雖少,但仍需引以為誡。一些不法分子虛構、偽造工程項目情況,以騙取錢財為目的,引誘施工單位簽訂所謂的"施工承包合同"。有的誘使承包方交納一定的工程保證金或其它費用、有的誘使承包方墊資進行基礎工程施工,以此為幌子并拉大旗做虎皮,騙取他人的工程保證金,最后攜款潛逃,而承包方的工程款也因此無處討要。因此資信審查等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4、通過招投標已備案的合同,另就同一建設工程簽訂合同或者補充協議應當備案而未備案。 《解釋》第二十一條規定:"當事人就同一建設工程另行簽訂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與經過備案的中標合同實質性內容不一致的,應當以備案的中標合同作為結算工程價款的依據"。因此通過招投標已備案的合同,若承包方和發包方就同一建設工程另行簽訂合同或者補充協議仍要備案,否則為無效合同,發生爭議,應當以備案的中標合同作為結算依據。 二、無效建筑工程合同的民事法律后果 對于無效建筑工程合同,處理的總原則是:尚未履行的不再履行;正在履行的,應立即終止履行,并視具體情況按過錯程度處理;合同已實際履行完畢的,應當根據無效合同當事人的過錯責任程度和工程造價構成情況進行處理。 1、折價補償,即工程驗收合格時,參照合同約定工程價款折價補償。 無效合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不能依據合同產生預期的結果,按照合同無效的一般處理原則,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不能返還或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建設工程合同具有特殊性,合同履行的過程就是將勞動和建筑材料物化在建筑產品的過程。已經履行的部分,不能通過返還恢復到合同簽訂前的狀態,只能折價補償。通過折價補償的方式處理,不僅符合當事人簽約時的真實意思,還可以避免通過鑒定確定工程價值,提高了訴訟效率。因此《解釋》第二條確立了參照合同約定支付工程款的折價補償原則,而未采取以工程定額為標準,通過鑒定確定建設工程價款的補償原則。但其適用的前提是建設工程質量必須合格,或者雖然驗收不合格,但經承包人修復后(修復費用由承包人承擔)再驗收合格。 對于建筑工程的間接費用,如施工管理費用等,其價值并不直接轉移到建設工程中,如確已發生,可作為施工方的損失,根據雙方過錯合理分擔。對于施工方的利潤,原則上不應支持。 2、不支持工程款,即對質量不合格且不能修復的工程,發包方有權不支持工程款。 依據《解釋》的規定,合同無效,承包人對建設工程修復后,若經竣工驗收仍不合格,則對于承包人請求支付工程款的訴訟請求,法院不予支持。 3、過錯賠償。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無效,有過錯的一方應當按照工程的實際造價返還無過錯的承包方應得的工程款,并賠償因此而發生的經濟損失。承發包方雙方互有過錯的,按過錯程度確定賠償數額,一方或雙方故意違法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對其非法所得予以收繳上繳國庫。某些情況下會發生賠償損失與追繳非法所得交叉重疊的現象,這體現了法律的公平性,即有過錯一方要賠償無過錯一方的實際損失,保護無過錯一方的合法權益;又體現了民事制裁性,即追繳不法利益。 《解釋》第四條規定,建設工程合同無效,且建設工程不合格的,對于由此造成的損失,若發包人有過錯的,則發包人也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依據此規定,對承包人不能得到工程價款的損失,發包人有過錯的,按照過錯承擔賠償責任。 4、法院收繳當事人已經取得的非法所得。 司法解釋第四條規定,承包人非法轉包、違法分包建設工程或者沒有資質的實際施工人借用有資質的建筑施工企業名義與他人簽訂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的規定,收繳當事人已經取得的非法所得。 因此,實踐中應盡量避免簽訂無效合同,減少不必要的損失,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實現自己的合同利益,維護合法權益。